學習身邊的榜樣——張桂梅:點亮心靈 托舉未來
點亮心靈 托舉未來——記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張桂梅
20多年前,滇川交界的華坪仍處于交通不便、封閉落后、貧困面大的境地,山區農民對子女教育和學習文化知識的重要性意識淡薄,山區孩子特別是女孩子讀書的機會微乎其微。
這一切,因張桂梅的到來而改寫。
1996年,張桂梅來到華坪中心中學任教,開始了她“讓每一個貧困學子享有公平教育”的初心。但她未曾想到,這件事,將成為她苦心孤詣一生的事業。
堅守“讓不幸的孩子都有媽媽”的信念,全身心呵護孤兒,19年堅定不移;每天5時起床管理學生、管理學校,直到次日凌晨兩點才睡下,11年風雨無阻;家訪1345戶,里程達1萬多公里,身患重病亦未曾停歇;為貧困山區教育事業累計捐款100余萬元,24年從未間斷……張桂梅既像一位慈祥的母親,又像一名勇敢的戰士,把自己的汗水、心血和生命,投入到黨的教育事業中,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書寫人間大愛。
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全國十大女杰、全國十佳最美鄉村教師、全國百名優秀母親、全國勞模、全國先進工作者……40多項榮譽,在人們心中矗立起一位扎根邊疆民族地區,努力用“扶志”和“扶智”改變貧困孩子命運的母親般的優秀人民教師榜樣;而一直不變的,是她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女高—福利院—家訪的日常生活軌跡。
歲月流金、初心不改。羸弱溫婉的外表下,流溢著如金沙江奔騰不息的信念和堅毅。走近張桂梅,人格的魅力、道德的力量、信仰的堅定,像奔涌的巖漿,從她身上噴薄而出。
夢想的萌芽,讓不幸的孩子都有媽媽
136個孤兒,背后是136個不幸的故事,我要用愛去融化孩子們心中的寒冰,讓他們找到光明、溫暖和希望。——張桂梅
去年10月24日,剛從醫院出院的張桂梅回到華坪女子高中。拖著疲憊的身體巡查完教室后,她接到了在麗江讀書的“兒子”王龍朗的電話。王龍朗委屈地向張桂梅傾訴在異地求學遇到的困難,張桂梅安撫好“兒子”后,便給福利院的工作人員李雅蘭打電話,請她幫協調解決,并叮囑李雅蘭一定要多關心“弟弟”王龍朗的生活,不能讓他在外受委屈。
李雅蘭和王龍朗一樣,都是華坪縣兒童福利院的孩子。李雅蘭告訴記者,2001年,從她來到福利院的第一天起,“媽媽”張桂梅就傾盡全力照顧她和弟弟妹妹們的生活,教他們讀書識字和健康的生活習慣。19年過去了,她和弟弟妹妹們長大了,媽媽卻老了,但媽媽對他們的照顧和愛護卻越來越多了。
今年63歲的張桂梅出生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1972年跟著姐姐來到云南參與“三線建設”。20世紀80年代后期,她認識了自己的愛人,從中甸到大理追隨他當了老師,伉儷雙飛令人羨慕。不料1995年,丈夫查出患了胃癌晚期,她花光所有積蓄,依然沒能挽留住丈夫的生命。
為了緩解悲痛,張桂梅決定離開傷心地,申請調動工作,最終選擇了從未去過的華坪縣任教。
到華坪后,張桂梅拼命用上課來化解心理創傷。學校里,有的孩子只打飯、不吃菜,有的為了省錢兩三個月都不回一次家,有的床上墊的是包裝箱的硬紙殼……眼前的情景深深刺痛著張桂梅,她開始縮減伙食費,省下錢來接濟孩子。
由于工作出色,對孩子充滿愛心,2001年,華坪縣兒童福利院找到張桂梅,希望她能擔任福利院的負責人。張桂梅想都沒想就一口答應了下來,成為了54個孩子的媽媽。
“每個孩子背后都有一個不幸的故事,每個孩子心里都揣著一塊冰。”說起兒童福利院孩子們的身世,張桂梅一臉難過,“所以我要加倍對這些孩子好,讓他們找到光明、溫暖和希望”。
有一年中秋節,華坪縣法院的工作人員找到張桂梅,告訴她“兒童之家”的幾個小男孩把法院圍墻的鐵柵欄偷了。張桂梅回到福利院,嚴厲地批評了孩子。在她的追問下,孩子們委屈地說把偷了的鐵柵欄拿去賣了買月餅了。張桂梅含淚對孩子們說:“媽媽最近工作太忙,忘了到中秋節要給你們買月餅,這是媽媽不對,可你們亂拿別人的東西是違法的,以后再也不能這樣做了。”當晚,福利院食堂桌上擺滿了月餅和水果。
“我直到現在還記得那個中秋節的場景。”福利院孩子張惠華說,院長對我們兄弟姐妹一直都很嚴厲,但從那天起,我們就把院長當成了自己的媽媽。
在張桂梅的關愛和悉心教導下,張惠華成了兒童福利院第一個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孩子,還考上了華坪縣石龍壩鎮的公務員,在基層一線擔任扶貧工作隊員,幫助貧困群眾發展產業、脫貧致富,像張桂梅一樣為貧困山區做貢獻。
“媽媽收養的孩子已經有136個,像我這樣從華坪兒童福利院出來的,有50多個走上了工作崗位。”張惠華說,每逢過年過節我們都會回來看望無家無子的媽媽,因為我們心里明白,是媽媽用無私的愛改變了我們的人生,教會我們怎樣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信仰的力量,創辦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
辦一所貧困女子高中,讓山里的女孩子都能免費接受高中教育,使她們擁有一個公平教育的機會,讓她們的希望飛越大山,實現自己的夢想。
——張桂梅
“孩子們和學生身上的故事,直到現在都讓我一陣陣心痛,他們為了求學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付出了很大的代價。”說到創辦華坪女子高中的初衷,張桂梅面色凝重。山區孩子讀書難,山區女孩子讀書難上加難,“貧困山區的落后主要是教育落后,女孩的受教育程度更低,形成了低素質女孩-低素質母親-低素質下一代的惡性循環。要從根本上解決山區貧困問題,就必須從提高婦女素質入手”。
2002年,當張桂梅萌生創辦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的想法時,周圍許多人感到不解,“要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你是不是有精神病?”不管別人如何冷嘲熱諷,張桂梅義無反顧踏上了創業之路。
為籌集建校資金,張桂梅四處奔波。她吃過閉門羹,被人當作瘋子、騙子,甚至被人放狗出來追咬……那些日子異常艱難,可她始終初心不改。
歷經重重艱辛,2008年8月,在省、市、縣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和社會各界廣泛的捐助下,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建成,當年在麗江一區四縣招收了100名農村貧困女學生。
世事多舛,首創更難。張桂梅和老師們挺過了建校初期只有一棟教學樓,沒有食堂、廁所,學生和女教師只能擠在教室里睡覺,男教師則睡在樓梯間的艱難,卻沒有挺過考試成績不如人意的失落,17名教師有9名辭職離開,6個學生提出轉學,教學工作近乎癱瘓。
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這時,張桂梅的身體也出現了問題,額頭、后腦、手臂上鼓起很多小包,長骨瘤,肺上有結節,經常呼吸困難,產生劇痛。每天,她一邊與病魔做斗爭,一邊想辦法把學校辦下去。整理檔案時,她發現留下來的8名老師中有6名是共產黨員。“黨員在,黨組織就在;有黨組織,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張桂梅腦中立刻有了主意。
隨后,她把6名黨員教師集中起來,重溫入黨誓詞,誦讀《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經典文章,大家鄭重宣誓:一定要把女子高中辦好,一定要把大山里的女孩送入大學!
學校黨支部很快成立起來,每位黨員的胸前帶上了黨徽;每個周一的早晨,7名黨員面向黨旗,重溫入黨誓詞;每個周末的晚上,召開支部大會,學習黨章黨規,總結一周的教學工作,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堅持不懈組織黨員和教師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讓每位黨員時刻牢記自己是一名黨員,要不忘初心,踐行使命,讓紅色文化教育融入學校思政教育的各個環節。
沒有山重水復,哪來柳暗花明。10多年間,華坪女子高中畢業了1645名學生,連續10年高考綜合上線率保持100%,連續8年居麗江市高考升學率第一名。
本色的分量,貧困孩子就是她的至親至愛
我不是為了索取回報才這么做的,我是為了這片土地,為了我的誓言。所以,我不后悔,孩子們在健康成長,我就是值得的。——張桂梅
2006年,張桂梅的侄兒病危。當時,張桂梅剛剛獲得“興滇人才獎”,有30萬元獎金。姐姐向她求助借錢救侄兒時,張桂梅告訴姐姐:這筆錢不屬于她,得用到貧困山區的孩子身上。隨后,她把30萬元捐給了丁王民族小學修建教學樓。
等張桂梅趕到昆明,侄兒已經去世??粗憬闼盒牧逊蔚乜奁瑥埞鹈沸娜绲督g,覺得無顏面對親人。
有人暗地議論指責張桂梅沒有人情味,更有甚者說張桂梅是在作秀。
面對指責和非議,張桂梅沒有辯解,默默地回到兒童福利院的倉庫里,看著侄子生前捐助的衛生紙,傷心自責。抹去淚水,她又立刻沖到第一線,照顧孩子,管理學校。
愛人去世,沒有子女,親人不理解……20多年來,張桂梅有時也會覺得心里空空的,到哪都不是家的感覺,就像秋天的落葉,隨風飄零。
特別是有一次,張桂梅無意中看到福利院孩子的一篇作文寫道:“我長大了,一定要把爺爺、奶奶接出來和我一起住,我要孝敬爺爺、奶奶。”當時,張桂梅心里有些不舒服,她把這個孩子從兩歲養到大,整篇文章卻沒提她一個字。事后,這件事一直盤旋在張桂梅腦海里?;貞浥c思考中,黨旗下宣誓的情景讓她豁然開朗——女中和福利院就是她的家,孩子們就是她的親人,讓貧困孩子健康成長成才就是最大的“值”。
從“有教無類”的教育公平理念到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學方法,從最初“讓貧困孩子有書讀”的樸素感情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教書育人的高度自覺,張桂梅用仁愛與忠誠播撒真善美,摒棄假惡丑,讓孩子心底從小種下人生的良種。
由“知心”而“教心”,由“啟能”而“扶志”,張桂梅潛心發現和撥動每個孩子心中獨特的琴弦,聯通知識世界-生活世界-心靈世界,讓他們在健康成長成才中激發精神力量。
有過青春夢想,有過中年奮求,更有晚年癡心不改的守望。如今,從金沙江畔到玉龍雪山,從教育系統到社會各界,在認識不認識她的人們心目中,張桂梅就是貧困孤兒的母親、山區女孩的保護神、點亮孩子心靈的明燈。
華坪縣城舊稱竹屏鎮,曾是輝煌了300多年的云南“斗笠之鄉”。位于縣城轎頂山東麓的華坪縣博物館內,布置陳列了華坪革命英模事跡展,包括張桂梅在內的一批先進典型,成了全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生動教材。
“‘閨中嬌女多絕藝,亂篾理出百樣花’,這是前人對當地竹編女的贊美之詞。作為一位外來的弱女子,張老師像是一位竹編大師,執著一生編織華坪教育事業,一心一意獻身貧困孩子!”縣博物館館長馬海說。
榜樣的引領,播撒人生良種激發精神動能
這是我一生中最精彩的十幾年,也是痛苦、勞累,貧窮、快樂的十幾年。是這片土地接納了我,給了我一個綻放人生的舞臺!是黨組織支持、培養了我,讓我能夠做事、把事做成,讓我一次次實現夢想,了卻了一份份心愿!
——張桂梅
出名后的張桂梅,自己花錢一如既往能省則省,每天還是乘坐助手的兩輪電瓶車穿過街巷,來往于女中與福利院之間;到醫院看病,仍像過去一樣排隊等候,但如果是孩子病了,她會千方百計“找關系”請最好的醫生診治。
“錦上拈花易,雪中送炭難”,這是2004年張桂梅應邀到中國教育電視臺作訪談時,我國著名畫家王成喜受其精神感動,專門為她畫了一幅挺拔綻放的紅梅圖上所題,深得喜愛書畫的張桂梅珍視。但當有人覬覦此畫甚至開出10多萬元想買走時,她干脆連同近200件獎品獎章全部捐給了縣檔案館。“生不帶來,死帶不去,留著惹事干啥!”談起她曾經“最值錢”的東西,張桂梅若無其事地說。
“現在我最大的愿望,是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和孩子們在一起,能看到明年女高所有的畢業生都能考上一流的大學,有進清華、進北大的!”向記者說這話時,張桂梅顯得很平靜、快樂。
從1997年發現腫瘤到如今18種疾病纏身,張桂梅沒有退縮、放棄,只有堅守、進取。對自己漠不關心地“冷”,對孩子滿腔熱忱地“暖”。張桂梅20多年扎根華坪孜孜以求的無聲行動,感染、激勵著周圍越來越多的普通人。在人們心目中,她就是華坪精神最鮮活的代言人。
張桂梅如同一盞燈,以一生的堅守永葆初心,點亮了學生的內心世界;如同一團火,以對貧困學子的深情大愛踐行初心,溫暖了學生的心靈;如同一面旗,以對黨和人民的感恩滋養初心,引領學生聽黨話跟黨走;如同一顆星,以對事業的情懷擔當彰顯初心,啟迪學生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健康成長。她就是我們心中的榜樣,云南中醫藥中等專業學校號召全體員工和鄉親們向張桂梅同志學習,學習身邊的榜樣,當好教育的模范。
,- 上一篇:人生,就是一路選擇,一路堅持! 2020/10/15
- 下一篇: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 2020/10/15